服务热线:
新闻中心

全新打造额哈铁路综合维管新模式

发布时间: 2025-01-28 04:51:55 来源:新闻中心

  2015年12月1日,地处祖国西北边陲的内蒙古额济纳站人声鼎沸、彩旗飘扬,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重点工程——临哈铁路(额济纳—哈密段)开通运营。同时,担负线路全专业综合运营维管任务的中铁电气化局运管公司呼和公司额济纳运营维管段“跑步进场”开始了一段戈壁滩上的创业佳话。

  在国家重要运输干线推行全专业综合运营维管,是全国铁路维管行业的首创,也是中铁电气化局补强全产业链条中运营维管板块的全新探索和里程碑。

  2018年12月11日和2019年6月11日,中铁电气化局额济纳运营维管段的“胡杨”组合,连续荣登中央电视台CCTV3群英汇舞台,以“你会到工地看我吗”和“林中鸟”震撼全国,唱出了在千里之外的戈壁滩,一群年轻人三年来感天动地的故事,弘扬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扎根边疆、甘于奉献”的胡杨精神,通过歌声也告诉全国人民和家人“我们在这挺好的,请大家放心”!

  额哈铁路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工程,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北疆一条亚欧运输“新丝路”,线公里。打开中国地图,额济纳在祖国西北边陲、内蒙古自治区最西端的中蒙边界,穿越巴丹吉林沙漠,这里地处茫茫戈壁,常年干旱少雨、风沙弥漫,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生命禁区。

  中铁电气化局与呼和浩特铁路局双方就额哈铁路运营维管达成了合作意向,按说这是有利于公司发展的大事,可是,在企业内部议论纷纷,尤其是承担此项运营维管任务的中铁电气化铁路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运管公司)有些领导想不通,部分职工意见大。

  究其原因,有两个:一是专业全,囊括了车、机、工、电、辆、房建、给水、信息化全专业运营维护管理,还从来没有一点先例可循,万一干砸了怎么办?二是额济纳地处偏远,条件异常艰苦,在“无人区”吃喝住行怎么办?

  运管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周洪欣,总经理赵振斌及其他领导班子成员经过认真反复研究,从全国铁路维管和企业未来的发展大局出发,充分认识到这是实现运管公司做大做强做优的契机,是从单专业维管到综合维管重大转折,是运管公司开辟全区段运营维管新领域的重要机遇。经过慎重研究,任命党群工作部部长班景平和生产技术部部长张良田两个重要部门的行家里手为额济纳运营维管段(以下简称额济纳段)的党政主要领导。

  冲锋的号角已经吹响。2015年6月5日,班景平、张良田立下“军令状”,匆匆背起行囊,带领一支16名平均岁数不到28岁的年轻人作为先遣部队远离繁华城市,怀揣着建功立业的梦想,带着领导的信任和沉甸甸的责任踏上了通往戈壁的列车。

  额哈铁路开通前的准备是常人很难来想象的。在无人烟的荒漠之中,没有道路,没有交通工具,没有住宿设施,没有通讯(全线没有手机信号),没有水喝的情况下,要把各类机具备品、办公桌椅和生活设施用品送到戈壁腹地的35个工区,还要对各项设备做精检细修、检查验收和联调联试,时间紧,任务重,各种考验和挑战就摆在面前。

  在统一思想分工协作上出击。时任运管公司呼和公司党委书记习立敏、总经理高怀玉立即召开了誓师动员大会,全体干部全力配合,主动承担了后勤物品和工器具的采购运输工作。额济纳段党委迅速召集了第一次全段党员大会,全力作好所有设备的检查验收和联调联试工作。从稳定党员干部和员工队伍思想入手,通过为每个领导干部设立支部工作联系点,让政治觉悟高、行动能力强的科室负责人担任一线支部书记,让党员同志包保思想浮动较大的员工等措施,首先在创业之初建立起了一道坚固的思想屏障。随即制定了筹建方案,呼和公司和额济纳段两级领导进行了仔细分工,包保到岗,责任到人。

  在体制机制上大胆创新。按照“模式新、机构简、定员少、成本低、效率高、质量优、安全好”的发展思路,维管段在认真学习借鉴多条国铁成功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对自己最合适发展的新路子。建段之初就从铁路局聘请了5名资深专家进行传帮带,使全段的技术力量和管理素质快速提升。在段机关部门设置上突出“分”,在一线车间层面突出“合”。段机关设置了8个专业技术科,搞好业务细分和行车规章建设,同时发挥生产调度的信息共享、生产协调、统一指挥的效能作用;实行段-车间-工区(车队、运转班组)三级管理模式,设有18个科室、6个车间、44个工区班组,业务涵盖车务、机务、车辆、工务、电务、电力、给水、房建等八大专业。

  在安全保障体系上完善。线路接管之初就把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运管公司举全公司之力,从各条维管线路上抽调精兵强将,配齐配强车间和工区技术骨干,加大检修技术培养和训练提升员工技能素质,完善精检细修标准体系和工作流程,加大安全防护和检修设备投入,不断的提高设施安全优质运行能力。现场一线个综合车间,强化固定设备综合车间对工务、通信、信号、水电专业的资源整合和指挥协同作用。同时,鉴于机务、车辆专业特点,分别设置专业车间。沿线车站因车机联控、生产互控等因素由段车务技术科管理,全段上下形成了高效顺畅、运转有序的体系架构。

  在用人与分配机制上发力。针对员工来自不同单位,同时还有600多名从路局转岗的员工,在全段推行不唯身份、不看学历、不问出身,工班、车间管理岗位的公开竞聘,只要有真才实学都可以报上自己的姓名去参加,成熟一批竞聘一批,适当保留一定缺口,使员工始终看得见希望,实现了专业转型和文化融合。先后培养选拔机关管理人员50人次,车间和工区管理人员70人次,并多次为兄弟单位输送综合维管骨干人才;这种选人用人模式产生了极大的示范效应,团队的力量是强大的,一次次抢险,一次次难关迎刃而解。

  2015年深秋第一批额济纳人打点行装,义不容辞地踏上了巴丹吉林沙漠边缘,人迹罕至自然环境极端恶劣的戈壁滩!

  2015年11月,额济纳地区早已天寒地冻,滴水成冰。茫茫戈壁滩没有一点生命迹象。额哈铁路开通在即,此时,28名车务专业值班员,提前进驻到沿线个还不具备生活条件的车站,依靠干冷的方便面、矿泉水和火腿肠在四处透风的水泥壳子里整整坚持了68个日夜。没有床就睡在施工遗留的泡沫板上,没有取暖设施,大家就依偎在一起“抱团过冬”。

  大年初三,正是全国人民万家灯火庆团圆的日子。这时,马鬃山站的电力工区突然跳闸,铁路运输告急。险情就是命令,年仅27岁的工长肖慧晶带领12名突击队员紧急行动。有的挖开戈壁冻土,有的挨着杆子寻找设备故障点。刘高旺和李文敏沿着冰冷的铁路线个小时,冻的已说不出话来,但仍然坚守岗位。经过大家齐心协力,故障点被排查,12名小伙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紧紧的抱在了一起,望着家乡的方向,异口同声的喊着“爸妈过年好!”

  黑鹰山水电工区管辖的电力线路处于百里风沙区,刚接管的时候设备跳闸现象频发,肖慧晶带着12名兄弟冒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顶着七级大风将165公里的电源线、贯通线走了几个来回。“起风的时候,大家根本睁不开眼睛,米粒大的沙子打在人身上噼啪作响,手上脸上都是口子,一用力钻心的疼。在山顶巡视设备的时候,要抱紧电线杆,要不很容易被吹下去。”肖慧晶说着说着,眼圈越来越红。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设备“秋鉴”结束时,他们成功排除了11处安全风险隐患,一举拔掉了电力线路频繁跳闸的“硬钉子”!

  祸不单行福无双至。马鬃山站刚刚恢复通电,突然一场沙尘暴瞬间又把川地拖站的线级以上大风,刮沙尘暴是常事。这里流传着一段信天游:“彩钢房飞舞满地地跑,建桥的模板天空空飘……”5名党员干部接到通知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在鲜红的“党员突击队”旗帜下面,在零下三十度的狂风中苦战了8小时,才把沙土从钢轨中清理完,这时在看看每个人冻的直哆嗦,鼻子下方结成了冰渣子,耳朵冻得很僵硬,稍微碰着就会掉下来的感觉。

  回顾难忘的历史镜头,白杰回忆创业之初的那段艰苦岁月时,动情的说道:“额济纳地区每年的扬尘天气超过100天,上线清沙成了家常便饭。当时,线路两边根本看不见‘活物’只要一看到人影就感觉格外亲切,都会不由自主的喊几嗓子!

  田红斌回忆起当年在宿营车上的生活感慨万千。“戈壁滩上昼夜温差很大,中午还穿着短袖,入夜就要裹上棉袄,为增加体内热量,一天三顿都是炖羊肉,刚开始的时候还好,时间一长大伙浑身是‘羊味’都容易把狼招来。”

  果不其然,大家挤在泡沫板上正吃着方便面,伴随着一声凄厉悠长的嚎叫,远处月光的山梁上出现野狼”,一场人与狼之间的“冷战”开始了。这些小伙子在荒凉的无人区与狼不期而遇,吓的他们腿直哆嗦,心扑扑直跳,他们急中生智,从身边拿起几棵干树枝点起火,吓跑了狼。回想起三年前的那一幕,马鬃山车间副主任左海峰依然心有余悸。他说:“想起当时我们几个人那种无助的感受,真想大哭一场。

  “当时桶装水是定量供应的,只能饮用,洗脸和冲厕所的水都不够,因为天气太冷,就连上个厕所有时冻的都站不起来。最让人抓狂的是没有网络,大家平日忙着上线调试设备,抽空想给家里报个平安都要爬上楼顶,到处去找那点微弱的信号,至于QQ、微信朋友圈、头条都成了“天方夜谭”,突然“与世隔绝”心里那种空荡荡的感觉无法形容。还有如果在网上买了物品,各个工区的快递都不能送达。”刘搏回忆起来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流。

  通讯线路是安全运作的中枢神经,稍有不慎就会出现重大事故。田红斌清楚的记得当时光缆验收一天大概要检查6个基站,排查光缆线多条记录,白天忙不完了晚上还要挑灯夜战进行分类总结归纳。可他们没叫一声苦。

  “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是额哈铁路周边自然环境的线年建段之初,大漠深处的后勤保障更是重中之重,70后退伍兵葛清强是额济纳段的“司务长”。他一边对当地土壤和水质进行化验制定绿化方案,一边逐渐完备基础生活设施建设,科学制定后勤给养配送方式。带着大伙搞绿化、建大棚、建活动室、建探亲房......为了全段“家”文化建设,能够说是操碎了心、磨破了嘴、跑细了腿。他根据额济纳地区特有的自然环境,在沿线食堂推行的“一周一个食谱、一周一顿饺子、一周一个‘硬菜’、生日一碗长寿面”的“四个一”工程,被大家津津乐道、交口称赞。

  如今,三年多时间过去了,不仅红柳、胡杨等戈壁滩上的“常客”在驻地大院里扎下了根,骆驼草、野芦苇等上十种野生植物也在绿化带里“安家落户”了,3个蔬菜大棚里的西红柿、茄子、黄瓜等长势正旺,象征生命的绿色真正在“生命禁区”中焕发了生机,成为茫茫沙海中一道亮丽的风景。2018年额济纳段被中国中铁评为了“最满意的职工之家”。

  练就铮铮铁骨,守卫荒漠绿洲。在“创业额哈铁路,追梦运管新篇”主题演讲比赛上,全程走过那段艰难路程选手--蒙古族小伙巴图毕力格在回忆往事时眼泪不停的往下流,感动了在场所有观众,雷鸣般的掌声持续不断。

  在位于线路最西端、甘新交界的马鬃山车间,每天的安全生产运输任务近乎“战争”般紧张。综合干事高国英是沿线五百余名员工中唯一的女同志!”

  巾帼不让须眉!当每天面对着艰苦卓绝的自然环境和高强度的安全生产压力时,她的坚韧和乐观让许多男同志自叹不如。

  她在日记里清楚地记录了第一次乘坐生活列抵达马鬃山的情形:车到马鬃山时,天已渐渐亮了。当看到无比荒凉的戈壁滩,当看到大家翘首等待生活物资的迫切眼神,当看到刺骨的寒风无情吹打着这些年轻人粗糙的面庞时,我真的好想哭......

  高国英是入职10年的维管“老兵”,她不仅是综合管理的行家里手,还是现场作业的技术能手。第一次见到她是在工务巡视作业的现场,11月的马鬃山气温已经到了零下30度,铁路沿线遍布积雪、一片死寂,呼呼的西北风吹在人脸上像刀割一样......高国英手里拿着对讲机,腰间带着防护旗,常年的风沙侵袭,让她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大一些。除了必备的防护用品,她上衣口袋里的“袖珍”笔记本让人感到神秘。她告诉我们,天天都会把大家的工作写实在电脑里分类汇总,而她的小本子就是防止数据错误的“保险”,她每周都会抽两个天窗“跟班”作业,这个习惯已经整整坚持了三年了。车间主任和工班长们都说:工作上只要有高姐在,我们就像吃了“定心丸”。

  高国英工作上尽职尽责,生活中更是年轻小伙子们的“贴心人”。2016年8月,作为唯一的女性员工,高国英被全票推选为车间第一任工会分会主席。她在表态发言中深情的说道:兄弟们,之前我只是你们的大姐,今后我就是大家的“娘家人”了.....头衔多了,她也更忙了。平常,哪个小伙子的工作服破了都是她缝缝补补,节假日的文体活动方案也都是她一手策划,有谁想吃家乡菜了她二话不说系上围裙便直奔厨房......而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她居然把自己孩子幼儿园的老师成功介绍给了车间里的工务工长,在两个人婚礼上“红娘”高国英喜极而涕,因为只有她知道身边小伙子的不容易,她为每个人的幸福而幸福!

  当问到是什么力量让她坚持下来时?平时爱说爱笑的高国英竟然一时语噎!此时,钢轨的前方,负责巡视的小分队该收工了,橙黄色的防护马甲在戈壁滩上格外耀眼,大家口中呼出的热气像云一样随风飘散。好大一会儿,她才意味深长说道:是爱吧,是对企业的爱,家人的爱,同事的爱,只要心中有爱世界就会不在荒凉,再遥远我们也能看见希望!

  我们知道,似曾相识的话语,却是她的线岁的高国英,把一个女人最美好的年华泼洒在了漫长的额哈线上,她的坚韧、热情、美丽像极了戈壁滩上的“沙漠玫瑰”。

  三年前,当中铁电气化局与呼和浩特局签订铁路维修合同的消息传出后,有些领导想不通,部分职工意见大,不少人也为此担心,怀疑。

  额济纳运营维管段自2015年12月1日成立以来,以确保列车安全运作为出发点,货物通过量持续攀升,全专业运营维管新模式也得到了各方的充分认可和肯定,收到来之呼和浩特局及业务处室各种表扬信178封。在通报表扬上称:线路质量逐步的提升,适应了公司运量一直增长的需要;在防沙抢险中拉得出,顶得上,打得赢;大打设备质量翻身仗,顺利地通过了安全评估,保证了客车的开行工作;适应了由施工到维管的转型需要。

  截止2018年12月31日,机车共走行652.2万公里,车辆检修11160列,487695辆,车务办理行车通过10388列。车机工电辆等8铁路运输专业的综合运维段实现安全生产1126天。机务运用车间被共青团中央和应急管理部命名为2017年度全国青年安全示范岗。

  三年来,企业信誉评价及管理规模不断扩张,综合维管里程地域逐步扩大,由2015年的422公里持续增加到现在的1223公里,管理规模实现了连续翻番。呼和浩特局也实现了省心、省力、省钱和运输增量的利益最大化。这种综合运维管理模式也得到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的重视,多次来到额济纳段进行了调研,为推动工务、电务、供电段三个专业段合并为一个综合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三年来,始终致力于提高基础设备质量、机辆运用品质。在额哈铁路持续开展线路标线建设、标准机房、光电缆径路整治、防风拉线改造等专项活动,动态监测线路优良率、轨道线路合格率、无线%。

  三年来,不断推进车辆标准化作业场建设、车务标准化中间站建设和机务标准化机班创建,连续两年承担“胡杨节”旅游客车牵引值乘任务,受到额济纳旗政府通报表扬。

  三年来,逐步摸索额哈线地方特点,一直在改进作业方法、完善生产管理模式,在改良生产组织模式等方面都进行了探索实践。在明水站建立了多专业集中修试点,进而在天草车间设立综合维管一体化作业试点,从计划审批、天窗利用、人员机具、物资共享等入手,探索固定设备生产一体化作业模式。

  经历风雨见彩虹,荒凉大漠铸路魂。2016年10月14日,中铁电气化局党委书记、董事长韦国,2018年10月13日,总经理李爱敏先后到额济纳段调研,充分肯定了综合运营维管一体化管理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并要求持续打造综合运营维管品牌,打造综合维管的“根据地”,人才队伍建设的“摇篮”,为集团公司持续做强运营板块、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运营维管企业贡献力量。

  斗转星移、日月如梭!九载时光转瞬即逝,这群年轻的电气化人,在经历了大漠风沙千百次的打磨后,肩头的责任使他们渐渐的变得成熟。这些小伙子们,用自己的青春守护着中欧班列重要通道的安全和畅通,在戈壁滩与神奇的胡杨相伴,用胡杨一般的坚韧和顽强在“生命禁区”践行使命、兑现诺言,传承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坚、特别能奉献”的电气化传统,一批批巨晓林式的工匠涌现出来,他们把“忠诚、实干、创新、奉献”的晓林精神和胡杨精神融入到了血液里,续写着新时代电气化人的传奇。

  中铁电气局在额哈铁路开创的全专业综合维管模式,开全国铁路维管行业之先河,必将载入中国电气化事业的发展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