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4-07-09 21:53:37 来源:电热消毒设备
新华社北京4月23日电(记者 张晓松)我国即将从南到北进入汛期,这也是地质灾害的重点防范期。各地、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切实做到思想重视、措施得力、行动迅速,从容应对各类突发性地质灾害,有效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力保障各项建设的顺利进行,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地质灾害防治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事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做好这项工作人命关天、意义重大。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地质灾害防治格外的重视,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十五”期间,我国地质灾害造成人员受伤或死亡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比“九五”期间下降了35.35%和33.33%。
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不容乐观。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十分严重的国家,虽然近年来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慢慢地增加,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许多地区地质灾害影响区域依然较大,危险程度依然较高,造成的人员受伤或死亡和经济损失依然较为严重。
我国地质构造复杂、地形地貌起伏变化大,山地丘陵占国土面积的65%,具有极易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物质条件。另外,据气象、地震部门预测,本世纪初期,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和地震均趋于活跃期,台风等极端气候事件增多,地震活动频繁,强降雨过程和地震引发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在加剧。在种种自然因素作用下,地质灾害将呈长期高发态势。
许多地质灾害与人为工程活动有密切关系。据统计,我国发生的地质灾害60%以上与人为工程活动相关,在人口密集区和工程经济活动强烈区还高出这一比例,在矿区、公路和铁路沿线、水利水电工程区等处的滑坡和地面塌陷更是绝大部分与人为工程活动有关。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社会长期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工程建设引发的地质灾害在相当长的时段内将呈一直上升趋势。
此外,地质灾害防治管理还存在薄弱环节。当前,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体制不顺,经费投入不足,科技含量普遍偏低,基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力量薄弱,不能适应地质环境保护新形势的要求。
对此,我们肯定要保持清醒的认识,投入更多的精力,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特别是当前,我国即将进入汛期,而每年70%到80%的灾害恰恰集中在这一时期。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个地质灾害的重点防范期,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加强地质灾害预测、排查,重点防范滑坡、崩塌、泥石流,做好抢险救灾工作。
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国土资源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各地国土资源部门必须格外的重视,“一把手”要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建立相关责任制度,细化责任内容,把防灾责任落实到单位和人头,尽最大可能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做实、做细、做好。
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必须紧紧依靠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及时向上级汇报,争取主动。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必须紧紧依靠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强化沟通,主动搞好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建立联合工作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形成工作合力,一同推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必须紧紧依靠群众。要引导地质灾害重点地区群众主动参与防灾工作。逐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树立全民防灾意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自救互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