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成功案例

该给“风电热”降点温

发布时间: 2024-08-20 00:05:25 来源:成功案例

  目前社会上热传即将出台的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展规划中,大幅度的提高了风电、光伏等产业的发展目标。其中,风电产业在各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产业中,成本相对低廉、商业化前景较为明朗、政策扶持力度也较大,一直受到社会资本的追捧,近年来发展速度很惊人。

  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已连续几年实现翻番。截至2008年底,我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超过1200万千瓦,已提前两年实现了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十一五”规划中2010年风力发电装机容量1000万千瓦的目标。

  相关有经验的人指出,在快速的提升的产业规模背后,我国风电产业链还不够完善,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还不强,标准、检测和认证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不容忽视。

  在近日举办的第六届亚洲风能大会暨国际风能设备展览会上,工业与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司长张相木表示,目前国内风电整机制造企业已从2004年的6家急剧扩张到2008年的70多家。但是其中仅有约20家风电整机制造企业有成熟的产品下线,别的企业尚处在建设和产品试验阶段。

  据张相木测算,到2010年,目前的70多家风电整机厂商按现有规模全部建成,产能完全释放后,风电设备产能将达到3500万~4000万千瓦。今后10年,我国的风电场建设速度可能维持在年装机容量1000万~1500万千瓦之间。因此,风电机组制造企业将面临不可避免的激烈竞争。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兼风能专业委员会主任贺德馨在接受本报记者正常采访时也指出,现在大家关注风电产业,主要关心的是整机制造业。风电产业也由此形成了整机制造业局部过热的局面。在我国70多家整机生产企业中,仅金风科技、华锐风电、东汽三大企业的产能就超过1000万千瓦。而据预计,2009年我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约为1000万千瓦。

  他介绍,根据国外经验,排名前10位的整机企业一般占据市场占有率的80%以上,这样剩下的60多家若干年后就会被优胜劣汰或者整合。尤其是在这70家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占30家左右,它们如果被淘汰会给国家带来非常大的损失。

  贺德馨建议,现在产业投资热点应有所转移,完善产业上下游产业链、提高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等都应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贺德馨认为,相对于过热的整机制造业,风电产业链上的别的环节不够完善慢慢的变成了制约风电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比如产业上游材料和零部件的供应。虽然我国现在已有100多家风电设备材料和零部件企业,但仍然有一些材料和关键零部件需要从国外进口,这是一个缺口。

  其中,设计能力也是整个产业链上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而我国由于经验相对不足,这一环节还相对较弱。

  贺德馨介绍,国外一般要经过3~5年时间的设计研发才能进行新产品的批量生产,而我国由于需求量较大,产业发展较热,这一周期通常被缩短为2~3年,这样的做法并不科学。这也阻碍了我国设计水平和能力的提升。

  另外,风电产业的配套服务业也需要尽快跟上,风电设备运输、运行维护、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等工作的重视程度也还不够。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张雷也指出,我国风力发电设备的维护与操作人员技能培训工作相对滞后,设备因小故障停转等现象在一些经济相对落后地区比较突出,需要引起重视。他认为,形成完善的产业体系、构建完备的产业链才能实现我国风电产业的长远与可持续发展。

  风电装备制造业即将面临产能过剩问题,而自主核心技术不足与产品制造标准不够完善的问题却仍然迟迟未能解决。

  由于我国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热,很多本来并非从事该产业的民间资本也纷纷通过技术引进等手段进入风电领域,并成为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风电设备制造业目前正处于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的阶段,如何尽快提升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已成为中国风电产业做大做强、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考验。

  《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特别把风电设备产业列入十大领域重点工程的第一位,强调要以东北、西北、华北北部和沿海地区大型风电场工程为依托,推进风电设备自主化,重点实现变频控制管理系统、风电轴承、碳纤维叶片等产品的国产化。

  贺德馨认为,现在国家已经投入了很多资源促进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的提升,但如果主要投放到企业,会面临企业成果私有化的问题。他建议,国家重点投入的“863”、“973”等项目的研究成果应该提供共享服务,并集中科技力量,重点攻克一些产业链条上的技术难关。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也赞同这一观点。他指出,科研力量过于分散不利于新能源产业关键技术难题的攻关,应在国家层面建立专门啃“硬骨头”的“国家队”,产生的成果可以放在社会上有偿共享。这样才能够切实提升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

  不过,贺德馨同时强调,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急于出成果、见效益,但要早点起步,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坚持不懈地做下去。

  如果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我国风电产业的长远发展,那么立足我国国情的产业标准的建立就是我们当前面临的现实问题。

  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执行秘书长王月海指出,合理的产业标准能够使企业找准发展趋势、保证产品质量,同时还可避开资源浪费的现象。尽早完善产业标准能够有效提升我国风电产业的发展水平,在未来世界产业体系中占据先发位置。

  贺德馨则指出,技术能从国外引进,但产业标准的建立由于各国国情不同,产业标准的制定更应该通盘考虑,并不完全具有移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