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4-06-07 03:38:37 来源:行业资讯
近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提醒:猩红热进入高发期。猩红热是我国法定乙类传染病,目前尚无疫苗可预防。当孩子出现发烧、咽痛、皮疹等症状时,须尽快就医。
猩红热是由A族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从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高热、咽痛、皮疹、疹退后脱屑为主要体现,多以普通型和轻型病例为主,死亡病例极少见。猩红热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我国以5—6月、11—12月多见。
猩红热潜伏期一般为1—7天,平均2—5天。患儿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主要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被病原菌污染的玩具、用具、手、食物等传播,还可通过受损的皮肤感染。若起病时及时给药,在开始治疗24小时后即不再具有传染性。
人群对猩红热普遍易感,3至9岁儿童高发,成年人一般不易发病,老年人、基础性疾病患者、合并病毒感染者、孕产妇以及免疫力低下者患病风险高。由于易感人群较为集中,猩红热疫情多发生在托幼机构和小学。
高热:一般可达38摄氏度以上,体温上升期患儿有极大几率会出现畏寒、精神差等表现。
皮疹及疹退后皮肤脱屑:皮疹是猩红热最重要的症状之一,一般在发热后的24小时内出现,从耳后、颈部、上胸部蔓延至全身,6—9天消退。
猩红热并不可怕,患儿大多为普通型,病情较轻,预后良好,少数患儿有加重的可能。抗菌药物早期使用、剂量足量、疗程足够,正常情况下不会合并肾小球肾炎、风湿热等严重并发症。
使用青霉素类、头孢类抗生素可以轻易将A族链球菌杀死。一旦确诊为猩红热,要遵医嘱规范用药,一般预后良好。及时规范的治疗可以缩短疾病维持的时间和严重程度,也可减少心肌炎、肺炎、脑膜炎、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及时就医:在高发季节,尤其是周围出现猩红热患者时,家长要重视儿童的身体健康情况,一旦发觉儿童出现发热或皮疹,应及时送往医院做诊断和治疗。
通风和消毒:患儿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患儿使用的食具应煮沸消毒;用过的手绢等要用开水煮烫。患儿痊愈后,要进行一次彻底消毒,玩具、家具要用肥皂水等擦洗一遍,不能擦洗的可在户外暴晒l—2小时。
加强学校卫生:在猩红热流行期间,托幼机构及小学要认真开展晨、午检工作,发现可疑者应请其停课、就医和隔离治疗。患儿接触过的食具要煮沸消毒,用具、桌椅等用来苏水擦拭消毒。保证室内做到充足的通风换气,每日做好教室、文具、玩具和餐具的清洁,假如发现病例,应及时对病例接触的物品进行消毒。
做好个人卫生:咳嗽或打喷嚏时,用上臂或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猩红热流行期间,注意戴口罩,避免前往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均衡饮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